AMC竞赛有速成方案吗?

 

 “现在开始学AMC,到考试的时候能拿奖吗?” “我马上申请高中(美高/高中国际学校),今年AMC一定要拿奖,该怎么做?” “我让孩子同时把很多个阶段学掉,马上参加的AMC能拿奖吗?” “我选择你们这个课程,拿奖率是多少,能保证我们拿奖吗?” 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机构的新家长们不约而同的期待,希望同学们在开学之后到考试之前的时间集中投入AMC的学习换来奖项和收获。我们对此感同身受,于是写下这篇文章,与家长和同学们共同探讨。  

AMC拿奖到底是什么水平

01、无论是AMC10/12,都有相似的评奖项目

AR——Achievement Roll 对应的是颁发给低于参赛年级上限2年以上的同学的“低年级成就奖”,历年来都将AR的获奖线定死在90分,这个奖项也意在鼓励年纪小,潜力大的同学,按最近几届的一般情况,AMC10有10-12%的参赛选手达到AR水平,AMC12有12%左右参赛选手达到AR水平;

AIME Qualify——AMC10/12的AIME晋级奖,要求比HR更低一些,按最近几届的一般情况,AMC10参赛选手有7%-8%可以晋级AIME,AMC12参赛选手有15%左右可以晋级AIME;

HR——Honor Roll 对应的是“前5%奖”,无论是AMC10还是AMC12,都大致按前5%的参赛选手成绩划HR获奖线;

 

DHR——Distinction Honor Roll 对应的是“前1%奖”,这也是难度最大的奖项,AMC10和12都大致按照前1%-1.5%的参赛选手成绩划DHR获奖线;

 02对于中国学生来说,AMC拿奖有多难

▲大家要知道,AMC10/12无论是什么奖,这些的划分依据都是北美地区的参赛者成绩,庞大的中国参赛者,包括众多其他国家地区的参赛者的成绩不会影响到的;DHR是非常稀缺的,毕竟只有前1%的参赛者才能获得,但我们也知道,普遍的中国学生比北美学生更加擅长数学学科,到底更擅长多少,我们来对比一下两边的AMC获奖比例就知道了。

▲因为国内赛区数据不好找,我们拿到了两家组委会之一的AMC中国区组委会在2021年春季的数据,对比下来,中美高手同台竞技,中国学生领先一大截,在B卷方面,中国学生的AIME晋级率达到了划线的北美地区学生晋级率的约2.5倍。

▲对比ASDAN组委会的数据,其赛区的中国学生在AMC10的获奖比例高出划线的北美地区学生一小截,但在AMC12就“起飞”了,DHR是6倍于北美地区学生获奖比,HR则是3倍有余!

03中国学生AMC获奖,分布不均,公立学校占大头

从上面的数据看起来,AMC10/12拿奖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相当“游刃有余”了?!

老师也常说“中国学生申请美本前30的理工科基本上是人手一个AIME晋级奖”,但AMC的拿奖其实也并不是如数据显示那么轻松。   按照我们的经验以及不全面的数据收集来看,中国学生的AMC获奖,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公立学校的学生实力有“统治性优势”,有些学校几乎按半个年级去组织参加,获奖无数,更不论人大附中、上海中学、深圳中学、成都七中这样的传统数学竞赛强校(走高中数学联赛路线的学校,一个学校可能拉出来最强六个人去参加IMO应该能吊打这个世界上80%的国家队)的学生更是大大填充了中国赛区的获奖学生人头数,其中有学校的数学竞赛班刷AMC12,几乎全员DHR;

↑上图,某不那么知名的公立学校组织7年级一百余人参加AMC8,狂拿各种奖项;2022年的USAMO/USAJMO晋级学校分布,传统竞赛强校依然有碾压优势。

▲ -2- 国内的大多数国际化学校或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能在AMC10/12拿奖是凤毛麟角,厉害一些的学校可能一届能有超过6个人拿奖,很多学校可能一届仅有独苗或者颗粒无收;题外话:最近两届走ASDAN赛区的AMC12获奖学生成绩有“水分”的嫌疑概率很大;

▲ -3- 机构过去三届众多冲击DHR,冲击USA/JMO的学生中,大多数都有公立学校学习背景,例如我们AMC12满分、AIME满分,2022级被MIT RD录取的同学成长自江苏某公立学校,AMC10拿到HR,2023级被MIT RD录取的同学成长自上外附中,还有USAJMO晋级,也是2023级被Stanford ED录取的同学成长自上海中学,这些同学都接受了长期的,专业的数学竞赛学习,包括后期的或多或少的高联训练,当然,我们也不乏从公立学校转国际学校,或者转去美高读书的学生,他们同样有长期的、良好的、有体系的数学学习与训练奠定了冲奖的基础,这样的同学也在机构的数学竞赛学习模式中感到熟悉并获益。

总结一下,中国学生有AMC参赛的群体优势,但其优势来自于“传统”方式的数学学科学习与训练习惯,如果学生有这样严密、严谨、严格的经历和学习习惯,那么AMC冲奖就相对比较轻松,如果学生没有这样严密、严谨、严格的经历的经历,AMC冲奖就要走长期路线,“做时间的朋友”。

急,不得不两个月速成的“从零到AMC获奖”

0160天从零到AMC获奖的可能性

▲无论是机构,还是我们的学生和家长,一定会发生有没做提前准备的事情,那倘若一定要在这这剩下的短短60天时间之内从“小白”到AMC获奖,有没有可能呢?

▲有可能,对于那些:

1)小学初中在公立学校,成绩卓越或者有着相似学习和训练经验,长期学习过小学奥数的;

2)长期以来擅长数学,并饶有兴趣的;

3)不反感短期强压猛练题目的同学,我们认为有机会短期准备然后冲奖的。

▲而除开很多刚从体制内升学路线转国际升学的学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已经在国际升学路线走,又符合这些条件的学生又几乎不太可能之前不知道并且没有准备过AMC10/12,再抑或是有大器晚成的天才被偶然发掘。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学习过经济学的老师联想到借用一个的著名模型来说明以上的矛盾情况——我们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姑且称为数学竞赛的“不可能三角”:

在“不可能三角”之中,最多可以实现两个目标而无法实现三个目标,也被称为“三难选择”,对于有冲击数学竞赛奖项的大家来说,想要在AMC10/12这样的超高含金量的竞赛中获奖,就相当于是在这个三角形中的三个目标取得了两个,如果还要投入时间短精力少,那就是“不可能”的了。

02让家长们心切的问题何解?

在家长同学们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的情况下(请做测评或咨询老师了解自身定位),我们分情况来分析:

▲-1- 如果学生目前距离获奖线差距在15分左右,无论是80分的水平要冲AIME,还是100分的水平要冲DHR,都差不多是三道题的差距,那么这样的同学还可以抱着冲奖的目标去拼一把。在机构,除了参加我们的课程以外,你可以做好利用好以下三个法宝——

①好好练今年以及过往的AMC10/12每日一题,从2020年,机构坚持发每日一题小视频讲解已经有近千道了,里面的大多数题目是简单到中等的水平;

②参加今年的机构 AMC10/12考团,把套题认认真真做一遍,过一遍,找自己的考试策略;

③把今年以及过往的AMC10/12专题训练拿出来练练,从2021年开始,我们每次考前都发了很多专题练习,有的是每日一题合集,有的是单独选题(只有答案没有解析),今年的专题也即将开始。

不仅不要排斥训练,而且要有目的训练,要去刻意练习!

  要知道,做竞赛就像做竞技体育一样,无他,唯手熟尔!

▲-2- 差距在20分之上,也可以做好上面的工作,特别是基本问题的训练上,把拿奖目标放到明年,理解“功夫在平常”这话的意义,做到长期化的投入和学习,当然很多家长和同学觉得困难,我们认为如果把升学这件事情拉通看,把需要的事情排好优先级和重要次序,数学竞赛在整体之中需要你需要搞定的对象,那么就要义无反顾去搞,在数学竞赛这个东西身上,长期的、定量的训练投入其实会摊薄整体的成本,你的收获以及取得成绩的概率会大于多次短期突击!理性地去分析,如果数学竞赛没那么重要,那么可以放轻松,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投入。

03怎样才算训练有素?

前面反复提到的我们预期中的“潜力”学生一定是是训练有素,那么怎样算训练有素呢?

▲1) 敏捷、准确的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有做口算心算速算的训练,最基本的四则运算、小数分数运算再到之后的代数化运算的运算都有不错的熟练度,这是支撑起他们能够在短的考试时间之内有机会去完成足够量题目的本钱;

▲2) 丰富的应用题阅读以及解题经验,在包括文字类型、情景类型还有结合图形的应用题中有着很多的训练经验,不仅是练题题目本身,也是在增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这是支撑起他们可以快速地将很多庞杂的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学语言可以解决的问题的基本;

▲3)有良好的做题习惯以及应对考试的能力:能够读题划重点,有效避免小错误,草稿和计算工整醒目,方便检查,做试卷头脑清晰,注意力集中,时间和精力分配张弛有度,并且拥有超越拿奖要求的知识储备。

后 记

以上的这些要求或长期或短期地在机构的课程体系以及课堂之中予以针对训练,我们在长期去帮助学生做知识学习和储备,也短期在考前集中地帮助学生做应试技巧和策略的调整与适应,在课堂中带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有粗有细的解题思维,也在教学中去传递以及坚持给学生正确、长远的学习观念。

道可道,非常道,学生的核心学习能力一定是源于自身反复对学习训练实践过程进行提炼。

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可以传授知识,技巧和经验,但一定是要被学生吸收,理解以及自身实践才最终有效,有良好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将外界的这些信息会不断地反思优化、总结提炼,最终形成其自身的行为模式,并且持续迭代不断改善。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训练实践和思考总结的积累,没有“顿悟”,只有“渐悟”和“践悟”。

 历年真题+测试题大合集超详细

长按图片即可添加客服

Scroll to Top